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便是坚持,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人们所做的事总会遭到他人的不解,甚至质疑。
面对他人的怀疑,愚者选择急忙辩解,方寸大乱,而智者却缄口不言,并不忘初心,继续坚持自己的本色。
中国人的前半生有一大半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学子们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是为了考入名校,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当某个人成功拿到名校的通知书时,人们都会为其感到高兴,而如果此人放弃了学业转而做其他事,人们会感到疑惑,甚至痛斥其浪费教育资源的行为。
释正孝
河南有一位女学霸,她在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大学,但她并没有选择继续上学,而是出家为尼,从此更名为释正孝同,进入寺庙后再不问世事。
起初人们以为她只是在作秀,但直到今天,已经30多岁的释正孝同仍在寺庙里清修,当人们问她是否后悔时,她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称自己仍不想还俗。
人做出的选择大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学霸毅然出家呢?她前往寺庙是为了追求什么呢?
1989年,释正孝同出生于河南乡下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她的母亲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佛教信徒,因此释正孝同从小就与佛教产生了不解之缘。
在成长过程中,陪伴释正孝同最多的是家里各种各样的佛教用具,木鱼、佛像等成为她幼时的玩具,她听到最多的也是佛教的经文。
与其他家长播放儿歌、读故事书的哄睡方式不同的是,释正孝同的母亲会通过在她耳边诵读经文以使她入眠。
这一方法对释正孝同有奇效,每当她不想睡觉十分吵闹时,诵经的声音都会使她快速安静下来。
年幼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服用日本腾素后的反应心,学会走路讲话后,释正孝同开始观察周围的一切,她发现自己的母亲时常在一尊佛像前打坐,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一行为使她十分好奇。
在她的追问下,母亲开始给释正孝同讲起佛教故事与解释经文的意义,释正孝同虽然不理解宗教的含义,却对佛教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因此她总是可以认真地倾听母亲的讲述。
久而久之,释正孝同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也十分喜欢佛教,观音佛祖的形象深深印在她的脑中,她有时会学着母亲的样子打坐念经,还会认真地阅读佛教经文。
佛家人最喜清净,释正孝同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了一个文静的女生,当其他孩子整日在村子里疯玩时,释正孝同却在家中安静地读书学习。
因此在外人看来,释正孝同是一个行为与年龄格格不入的人,她拥有超出同龄人的稳重与懂事,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她的稳重并非来自于天性,而是来自成长环境的浸染。
虽然释正孝同从小不喜欢与同学伙伴玩耍,导致她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孤立。
她总是在上学与放学路上独来独往,与其他成群结队的同学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也使得释正孝同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优异的成绩使释正孝同的学业十分顺利,她得以在当地最好的中学读书学习,19岁时,释正孝同参加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寒门难出贵子,释正孝同学可以得到进入全国顶级学府学习的机会,无异于半只脚踏入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生,村子里的人都相信释正孝同走出农村后,她的未来将是一片光明。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释正孝同学没有去学校报道,她突然宣布将要前往天台山削发为尼,从此出家。
但是她的这一行为立马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早在汉朝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逐渐与中国本土特色相融合,成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
历经千年的风雨,佛教经历过辉煌鼎盛的时期,也忍受过“灭佛运动”的低谷,到今天,佛教真正成为了拥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的一大宗教。
与之对应的是,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关于佛教的寺庙、佛像等,这些地方香火旺盛,一些寺庙流传数百年,甚至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景点,成为每年无数普通人或信众参拜的圣地。
正如唐朝时期因国力强盛与对外开放而使佛教的发展达到历史的巅峰,全国的寺庙从边境到都城长安愈发密集,但人们不曾想到的是,佛教在唐朝的发展如同过山车。
在这一时期,佛教玄奘为求取真经一路向西行,历经17年、游历55国、跋涉5万余里,终于达到梦想的圣地,回国后,大唐天子专门为他设置法场,亲自聆听他的布道。
鉴真为宣传大唐的正统律学而东渡倭国,五次都因官府或飓风的阻拦而未成功,期间鉴真因此双目失明,他却仍不肯放弃,直到第六次东渡时成功登陆。
在倭国,鉴真受到了最高礼遇,他被迎入首都奈良的东大寺,并为天皇等皇室成员授菩萨戒,此后500余沙弥僧舍皆得到了鉴真的受戒,倭国从此才开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
此时的佛教在人们心中是无比崇高的信仰,而它的信徒们也都有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关心百姓疾苦的美好品质,因此佛教的信徒越来越多,在全盛时期甚至变成了全民宗教。
但正是由于佛教的地位在唐朝人的心中越来越高,寺庙所受香火不断,武则天甚至宠幸和尚薛怀义,僧人逐渐成为唐朝百姓心中最理想的职业,一时间无数平民百姓涌入寺庙。
但寺庙仅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僧人,于是拥有寺庙掌管权的王公贵族做起了坑位买卖的生意,凡是普通人想要进入寺庙当和尚,都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费用。
这直接导致了本应清净的寺庙如同嘈杂的市场,寺庙里一时间鱼龙混杂,僧人们心怀鬼胎,谁也不知道眼前的僧人到底是信仰宗教还是信仰钱财。
不仅如此,劳动力在古代是第一生产力,大量年轻男女不再以劳作种田为本业,而是躲在寺庙里等待香客的供奉,这直接导致了唐朝国力迅速衰退。
因此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后来的皇帝纷纷发起了“灭佛运动”,大量寺庙被摧毁,许多年轻的僧人被官兵抓出来还俗,虽然佛教自此衰退了许多,但寺庙终于渐渐回归了平静。
之所以佛教在中国可以绵延不绝,是因为这一外来宗教十分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国人的心理。
自古以来,本土的儒道两教都要求人们清心寡欲,以求修身养性,而佛教也要求人们修身守戒、积德行善。
虽然如今的人们都是无神论者,对封建迷信盖不相信,但高素质的人们都对美好的品德有无限的追求。
即使不为积德而行善,面对身陷困难的他人,人们也会伸出援助之手,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与良心的安稳。
佛教兴盛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在如今日益浮躁的社会中,人们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越来越看重,却很难找到可以安抚心灵的场所。
寺庙的存在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因此许多人对此趋之若鹜。释正孝同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渴望安静,渴望心灵上的自由与平静。
正是因为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才使佛教再度兴盛,因此一些人担心如今的佛教好像唐朝时期的发展一般,逐渐被世俗污染,成为人们追求名利的地方。
这一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与人们长期和平的生活,寺庙受到的香火连续不断,创收连年增加。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少林寺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帝国,每年的营收高达数亿元,佛门本是清净无求的,释永信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
寺庙迎来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同时,人们开始对佛教存在的意义产生了质疑,一些人认为寺庙每年营收巨大,却没有为社会产生相应的价值,这在信奉实用主义的中国是尤为致命的。
因此每当人们看到身材肥硕、肥头大耳的僧人出现时,都会从内心产生鄙夷,而对释正孝同削发为尼也会产生同样的怀疑。
在释正孝同看来,自己成为尼姑的理由很简单,一是她从小深受佛教环境的浸染,她已经从内心接纳了佛教的信仰与教义,二则是因为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做着的奇怪的梦。
原来,释正孝同在幼时就做过一个梦,那便是佛祖托梦于她,称她原本为自己的座下弟子,如今转世到人间,只为出家为尼修行渡人。
这个梦境如此真实,此后一直萦绕在释正孝同的脑海里,渐渐地,她对此感到深信不疑。
于是在成年后,即便考入了高等学府,有望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为完成佛祖赋予她人间的使命,释正孝同还是决定舍弃这些诱惑.
对她来说,这张录取通知书是她踏入佛门前最终的考验。
一些人听到这样的理由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带着使命,佛祖让这位女学霸遁入空门,简直是造化弄人。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释正孝同的这番解释毫无科学依据,毕竟如今的世界凡事都要讲科学合理性。
被人托梦、尤其是被佛祖这样虚构的人去哪买日本腾素物托梦,这种超自然现象至今没有科学的解释。
唯一能够被作为理由地解释为,之所以释正孝同能做这样的梦,是因为她从小就在佛教的环境中长大,而梦境正是一个人白天所遇到事情的抽象化总结。
年幼的孩子一般想象力丰富,这种想象恰巧以梦境的形式出现在释正孝同的脑海中,一般人只会觉得自己梦境十分奇妙,释正孝同却将想象认作是现实,并且对此坚信不疑。
因此释正孝同的说法被许多人认为是糊弄他人的理由,而这些人坚信,释正孝同皈依佛门有更加隐秘,且不可告人的理由。
但要客观地评判一个人,需要做到论迹不论心,成为僧人后,释正孝同整日在天台山的寺庙里清修,她过着与普通僧人毫无二致的修行生活。
在寺庙里,释正孝同穿着僧人的粗布衣服,整日吃着粗茶淡饭,认真地学习研究佛法,使自己不断得到感悟,寺庙并未给她特殊的关照,她也没有为自己争取过特殊的待遇。
若是当年收到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后,释正孝同选择进入大学学习,她的物质生活定然要比现在好得多,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寺庙里始终只有一种颜色,但释正孝同没有退缩。
不仅如此,释正孝同还参加了天台山艺术团,有时会进行对外表演,她不仅学习了拉小提琴,还学会了唱歌跳舞,偶尔还会担任主持工作。
因此人们看到释正孝同出现在公众眼前的时机,只有在她跟随团队表演时,这也排除了她希望借出家炒作爆火的想法。
其实在每个人心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是不同的,大多数人被世俗所裹挟,认为努力学习、升官发财才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人相较于广阔天地来说过于渺小,人生在世几十年,如同过眼云烟,世界上大部分人去世后,便不会再被人记起。
因此释正孝同的选择看起来另类,却真正地体现了为自己而活这一观念。
世界上有多达几十亿人,而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细微的差异,在如此庞大基数的作用下,人与人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若是想用自己的经历与想法揣度他人的行为,怎么样能够买到日本腾素定然不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应对之法,跟随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是一种活法,逆流而上、不顾及他的眼光去做另类的事也是一种活法。